西西软件园多重安全检测下载网站、值得信赖的软件下载站!
软件
软件
文章
搜索

首页编程开发其它知识 → 什么是信号槽?深入理解信号槽

什么是信号槽?深入理解信号槽

相关软件相关文章发表评论 来源:豆子空间时间:2010/11/19 11:47:50字体大小:A-A+

作者:FinderCheng点击:480次评论:0次标签: 信号槽 Qt信号 Boost

  • 类型:游戏其他大小:6.6M语言:多国语言[中文] 评分:3.7
  • 标签:
立即下载
这篇文章来自于 A Deeper Look at Signals and Slots,Scott Collins 2005.12.19。需要说明的是,我们这里所说的“信号槽”不仅仅是指 Qt 库里面的信号槽,而是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,从系统的角度来理解信号槽。所以在这篇文章中,Qt 信号槽仅仅作为一种实现来介绍,我们还将介绍另外一种信号槽的实现——boost::signal。因此,当你在文章中看到一些信号的名字时,或许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而杜撰的,实际并没有这个信号。

什么是信号槽?

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回答,一个简短一些,另外一个则长些。

让我们先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——什么是信号槽?

信号槽是观察者模式的一种实现,或者说是一种升华;
一个信号就是一个能够被观察的事件,或者至少是事件已经发生的一种通知;
一个槽就是一个观察者,通常就是在被观察的对象发生改变的时候——也可以说是信号发出的时候——被调用的函数;
你可以将信号和槽连接起来,形成一种观察者-被观察者的关系;
当事件或者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,信号就会被发出;同时,信号发出者有义务调用所有注册的对这个事件(信号)感兴趣的函数(槽)。
信号和槽是多对多的关系。一个信号可以连接多个槽,而一个槽也可以监听多个信号。

信号可以有附加信息。例如,窗口关闭的时候可能发出 windowClosing 信号,而这个信号就可以包含着窗口的句柄,用来表明究竟是哪个窗口发出这个信号;一个滑块在滑动时可能发出一个信号,而这个信号包含滑块的具体位置,或者新的值等等。我们可以把信号槽理解成函数签名。信号只能同具有相同签名的槽连接起来。你可以把信号看成是底层事件的一个形象的名字。比如这个 windowClosing 信号,我们就知道这是窗口关闭事件发生时会发出的。

信号槽实际是与语言无关的,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实现信号槽,不同的实现机制会导致信号槽差别很大。信号槽这一术语最初来自 Trolltech 公司的 Qt 库(现在已经被 Nokia 收购)。1994年,Qt 的第一个版本发布,为我们带来了信号槽的概念。这一概念立刻引起计算机科学界的注意,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实现。如今,信号槽依然是 Qt 库的核心之一,其他许多库也提供了类似的实现,甚至出现了一些专门提供这一机制的工具库。

简单了解信号槽之后,我们再来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:什么是信号槽?它们从何而来?

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信号槽相关的概念。下面我们将从更细致的角度来探讨,信号槽机制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,以及怎样在你自己的代码中使用它们。

程序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组件交互:系统的一部分需要告诉另一部分去完成一些操作。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:

// C++
class Button
{
public:
void clicked(); // something that happens: Buttons may be clicked
};
class Page
{
public:
void reload(); // ...which I might want to do when a Button is clicked
};换句话说,Page 类知道如何重新载入页面(reload),Button 有一个动作是点击(click)。假设我们有一个函数返回当前页面 currentPage(),那么,当 button 被点击的时候,当前页面应该被重新载入。

// C++ --- making the connection directly
void Button::clicked()
{
currentPage()->reload(); // Buttons know exactly what to do when clicked
}这看起来并不很好。因为 Button 这个类名似乎暗示了这是一个可重用的类,但是这个类的点击操作却同 Page 紧紧地耦合在一起了。这使得只要 button 一被点击,必定调用 currentPage() 的 reload() 函数。这根本不能被重用,或许把它改名叫 PageReloadButton 更好一些。

实际上,不得不说,这确实是一种实现方式。如果 Button::click() 这个函数是 virtual 的,那么你完全可以写一个新类去继承这个 Button:

// C++ --- connecting to different actions by specializing
class Button
{
public:
virtual void clicked() = 0; // Buttons have no idea what to do when clicked
};

class PageReloadButton : public Button
{
public:
virtual void clicked() {
currentPage()->reload(); // ...specialize Button to connect it to a specific action
}
};好了,现在 Button 可以被重用了。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。

引入回调

让我们停下来,回想一下在只有 C 的时代,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。如果只有 C,就不存在 virtual 这种东西。重用有很多种方式,但是由于没有了类的帮助,我们采用另外的解决方案:函数指针。

/* C --- connecting to different actions via function pointers */
void reloadPage_action( void* ) /* one possible action when a Button is clicked */
{
reloadPage(currentPage());
}

void loadPage_action( void* url ) /* another possible action when a Button is clicked */
{
loadPage(currentPage(), (char*)url);
}

struct Button {
/* ...now I keep a (changeable) pointer to the function to be called */
void (*actionFunc_)();
void* actionFuncData_;
};

void buttonClicked( Button* button )
{
/* call the attached function, whatever it might be */
if ( button && button->actionFunc_ )
(*button->actionFunc_)(button->actionFuncData_);
}这就是通常所说的“回调”。buttonClicked() 函数在编译期并不知道要调用哪一个函数。被调用的函数是在运行期传进来的。这样,我们的 Button 就可以被重用了,因为我们可以在运行时将不同的函数指针传递进来,从而获得不同的点击操作。

增加类型安全

对于 C++ 或者 Java 程序员来说,总是不喜欢这么做。因为这不是类型安全的(注意 url 有一步强制类型转换)。

我们为什么需要类型安全呢?一个对象的类型其实暗示了你将如何使用这个对象。有了明确的对象类型,你就可以让编译器帮助你检查你的代码是不是被正确的使用了,如同你画了一个边界,告诉编译器说,如果有人越界,就要报错。然而,如果没有类型安全,你就丢失了这种优势,编译器也就不能帮助你完成这种维护。这就如同你开车一样。只要你的速度足够,你就可以让你的汽车飞起来,但是,一般来说,这种速度就会提醒你,这太不安全了。同时还会有一些装置,比如雷达之类,也会时时帮你检查这种情况。这就如同编译器帮我们做的那样,是我们出浴一种安全使用的范围内。

回过来再看看我们的代码。使用 C 不是类型安全的,但是使用 C++,我们可以把回调的函数指针和数据放在一个类里面,从而获得类型安全的优势。例如:

// re-usable actions, C++ style (callback objects)
class AbstractAction
{
public:
virtual void execute() = 0; // sub-classes re-implement this to actually do something
};

class Button
{
// ...now I keep a (changeable) pointer to the action to be executed
AbstractAction* action_;
};

void Button::clicked()
{
// execute the attached action, whatever it may be
if ( action_ )
action_->execute();
}

class PageReloadAction : public AbstractAction
// one possible action when a Button is clicked
{
public:
virtual void execute() {
currentPage()->reload();
}
};
class PageLoadAction : public AbstractAction
// another possible action when a Button is clicked
{
public:
// ...
virtual void execute() {
currentPage()->load(url_);
}
private:
std::string url_;
};好了!我们的 Button 已经可以很方便的重用了,并且也是类型安全的,再也没有了强制类型转换。这种实现已经可以解决系统中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了。似乎现在的解决方案同前面的类似,都是继承了一个类。只不过现在我们对动作进行了抽象,而之前是对 Button 进行的抽象。这很像前面 C 的实现,我们将不同的动作和 Button 关联起来。现在,我们一步步找到一种比较令人满意的方法。

多对多

下一个问题是,我们能够在点击一次重新载入按钮之后做多个操作吗?也就是让信号和槽实现多对多的关系?

实际上,我们只需要利用一个普通的链表,就可以轻松实现这个功能了。比如,如下的实现:

class MultiAction : public AbstractAction
// ...an action that is composed of zero or more other actions;
// executing it is really executing each of the sub-actions
{
public:
// ...
virtual void execute();
private:
std::vector<AbstractAction*> actionList_;
// ...or any reasonable collection machinery
};

void MultiAction::execute()
{
// call execute() on each action in actionList_
std::for_each( actionList_.begin(),
actionList_.end(),
boost::bind(&AbstractAction::execute, _1) );
}这就是其中的一种实现。不要觉得这种实现看上去没什么水平,实际上我们发现这就是一种相当简洁的方法。同时,不要纠结于我们代码中的 std:: 和 boost:: 这些命名空间,你完全可以用另外的类,强调一下,这只是一种可能的实现。现在,我们的一个动作可以连接多个 button 了,当然,也可以是别的 Action 的使用者。现在,我们有了一个多对多的机制。通过将 AbstractAction* 替换成 boost::shared_ptr<AbstractAction>,可以解决 AbstractAction 的归属问题,同时保持原有的多对多的关系。

这会有很多的类!

如果你在实际项目中使用上面的机制,很多就会发现,我们必须为每一个 action 定义一个类,这将不可避免地引起类爆炸。至今为止,我们前面所说的所有实现都存在这个问题。不过,我们之后将着重讨论这个问题,现在先不要纠结在这里啦!

特化!特化!

当我们开始工作的时候,我们通过将每一个 button 赋予不同的 action,实现 Button 类的重用。这实际是一种特化。然而,我们的问题是,action 的特化被放在了固定的类层次中,在这里就是这些 Button 类。这意味着,我们的 action 很难被更大规模的重用,因为每一个 action 实际都是与 Button 类绑定的。那么,我们换个思路,能不能将这种特化放到信号与槽连接的时候进行呢?这样,action 和 button 这两者都不必进行特化了。

函数对象

将一个类的函数进行一定曾度的封装,这个思想相当有用。实际上,我们的 Action 类的存在,就是将 execute() 这个函数进行封装,其他别无用处。这在 C++ 里面还是比较普遍的,很多时候我们用 ++ 的特性重新封装函数,让类的行为看起来就像函数一样。例如,我们重载 operator() 运算符,就可以让类看起来很像一个函数:

class AbstractAction
{
public:
virtual void operator()() = 0;
};

// using an action (given AbstractAction& action)
action();这样,我们的类看起来很像函数。前面代码中的 for_each 也得做相应的改变:

// previously
std::for_each( actionList_.begin(),
actionList_.end(),
boost::bind(&AbstractAction::execute, _1) );
// now
std::for_each( actionList_.begin(),
actionList_.end(),
boost::bind(&AbstractAction::operator(), _1) );现在,我们的 Button::clicked() 函数的实现有了更多的选择:

// previously
action_->execute();

// option 1: use the dereferenced pointer like a function
(*action_)();

// option 2: call the function by its new name
action_->operator()();看起来很麻烦,值得这样做吗?

下面我们来试着解释一下信号和槽的目的。看上去,重写 operator() 运算符有些过分,并不值得我们去这么做。但是,要知道,在某些问题上,你提供的可用的解决方案越多,越有利于我们编写更简洁的代码。通过对一些类进行规范,就像我们要让函数对象看起来更像函数,我们可以让它们在某些环境下更适合重用。在使用模板编程,或者是 Boost.Function,bind 或者是模板元编程的情形下,这一点尤为重要。

这是对无需更多特化建立信号槽连接重要性的部分回答。模板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,让添加了特化参数的代码并不那么难地被特化,正如我们的函数对象那样。而模板的特化对于使用者而言是透明的。

松耦合

现在,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的种种做法。

我们执着地寻求一种能够在同一个地方调用不同函数的方法,这实际上是 C++ 内置的功能之一,通过 virtual 关键字,当然,我们也可以使用函数指针实现。当我们需要调用的函数没有一个合适的签名,我们将它包装成一个类。我们已经演示了如何在同一地方调用多个函数,至少我们知道有这么一种方法(但这并不是在编译期完成的)。我们实现了让“信号发送”能够被若干个不同的“槽”监听。

不过,我们的系统的确没有什么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。我们来仔细审核一下我们的系统,它真正不同的是:

定义了两个不同的术语:“信号”和“槽”;
在一个调用点(信号)与零个或者多个回调(槽)相连;
连接的焦点从提供者处移开,更多地转向消费者(也就是说,Button 并不需要知道如何做是正确的,而是由回调函数去告知 Button,你需要调用我)。
但是,这样的系统还远达不到松耦合的关系。Button 类并不需要知道 Page 类。松耦合意味着更少的依赖;依赖越少,组件的可重用性也就越高。

当然,肯定需要有组件同时知道 Button 和 Page,从而完成对它们的连接。现在,我们的连接实际是用代码描述的,如果我们不用代码,而用数据描述连接呢?这么一来,我们就有了松耦合的类,从而提高二者的可重用性。

新的连接模式

什么样的连接模式才算是非代码描述呢?假如仅仅只有一种信号槽的签名,例如 void (*signature)(),这并不能实现。使用散列表,将信号的名字映射到匹配的连接函数,将槽的名字映射到匹配的函数指针,这样的一对字符串即可建立一个连接。

然而,这种实现其实包含一些“握手”协议。我们的确希望具有多种信号槽的签名。在信号槽的简短回答中我们提到,信号可以携带附加信息。这要求信号具有参数。我们并没有处理成员函数与非成员函数的不同,这又是一种潜在的函数签名的不同。我们还没有决定,我们是直接将信号连接到槽函数上,还是连接到一个包装器上。如果是包装器,这个包装器需要已经存在呢,还是我们在需要时自动创建呢?虽然底层思想很简单,但是,真正的实现还需要很好的努力才行。似乎通过类名能够创建对象是一种不错的想法,这取决于你的实现方式,有时候甚至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做出这种实现。将信号和槽放入散列表需要一种注册机制。一旦有了这么一种系统,前面所说的“有太多类了”的问题就得以解决了。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维护这个散列表的键值,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实例化类。

给信号槽添加这样的能力将比我们前面所做的所有工作都困难得多。在由键值进行连接时,多数实现都会选择放弃编译期类型安全检查,以满足信号和槽的兼容。这样的系统代价更高,但是其应用也远远高于自动信号槽连接。这样的系统允许实例化外部的类,比如 Button 以及它的连接。所以,这样的系统有很强大的能力,它能够完成一个类的装配、连接,并最终完成实例化操作,比如直接从资源描述文件中导出的一个对话框。既然它能够凭借名字使函数可用,这就是一种脚本能力。如果你需要上面所说的种种特性,那么,完成这么一套系统绝对是值得的,你的信号槽系统也会从中受益,由数据去完成信号槽的连接。

对于不需要这种能力的实现则会忽略这部分特性。从这点看,这种实现就是“轻量级”的。对于一个需要这些特性的库而言,完整地实现出来就是一个轻量级实现。这也是区别这些实现的方法之一。

信号槽的实现实例—— Qt 和 Boost

Qt 的信号槽和 Boost.Signals 由于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目标,因此二者的实现、强度也十分不同。将二者混合在一起使用也不是不可能的,我们将在本系统的最后一部分来讨论这个问题。

    相关评论

    阅读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? 已有人给出评价!

    • 8 喜欢喜欢
    • 3 顶
    • 1 难过难过
    • 5 囧
    • 3 围观围观
    • 2 无聊无聊

    热门评论

    最新评论

   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(0)

    昵称:
    表情: 高兴 可 汗 我不要 害羞 好 下下下 送花 屎 亲亲
    字数: 0/500 (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