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西软件园多重安全检测下载网站、值得信赖的软件下载站!
软件
软件
文章
搜索

首页业内动态 网络杂烩 → 中药诗赏析:茵陈、紫草、桃花、浮萍、菖蒲、牡丹等

中药诗赏析:茵陈、紫草、桃花、浮萍、菖蒲、牡丹等

相关软件相关文章发表评论 来源:西西整理时间:2017/9/19 18:22:17字体大小:A-A+

作者:西西点击:455次评论:0次标签: 中药

  • 类型:Android平台大小:5.9M语言:中文 评分:10.0
  • 标签:
立即下载

茵 陈

旧苗发出更新鲜,黄疸茵陈主用专。

散配五苓功不小,叶寻八角力方全。

伤寒可令阴黄退,犯火难教湿热损。

曾见淮扬二月二,采将作饼俗相传。

注:本诗出自清·赵瑾叔《本草诗》。

按:茵陈味苦寒无毒,入膀胱经。图经曰:茵陈蒿,生泰山及丘陵坡岸上,今近道皆有之。春初生苗,高三、五寸,似蓬蒿而叶紧细,无花实,秋后叶枯,茎秆经冬不死,至春更因旧苗而生新叶,故名茵陈蒿。雷公云:凡使,须用叶有八角者,采得阴干,去根细锉用,勿令犯火。感天地苦寒之味,而兼得春之生气以生。性苦寒,能除一切湿热,为治黄疸之君药。五疸虽各有其因,然同为湿热所成。故得黄连、干葛、黄柏、苜蓿、五味子,治酒疸如神。得二术、茯苓、泽泻、车前子、木通、橘皮、神曲、红曲、麦门冬,治谷疸。同生地黄、仙人对坐草、石斛、木瓜、牛膝、黄柏,治疸因酒色而得,病名女劳疸。仲景茵陈汤,治谷疸,寒热不食,食即头眩,心胸不安。茵陈六两,栀子十四枚,大黄二两,以水一斗,先煮茵陈,减六升,纳二味,煮取三升,去渣,分温三服。又茵陈五苓散,总治诸疸。时珍曰:茵陈昔人多莳为蔬。今淮扬人,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,和粉面做茵陈饼食之。(李绍林)




中药诗赏析

砀山谷内喜家居,若问鸦衔草是今。烟气熏来黄郎变,绡衣染就紫偏余。

疮疡有毒须臾解,痘疹无光顷刻舒。寒苦最能凉血热,误投滑利枉欷歔。

注:本诗出自清·赵瑾叔《本草诗》。

按:紫草味苦寒无毒,入心包络肝二经。图经曰:生砀山山谷及楚地,今处处有之,人家园圃中或种莳。时珍曰:此草花紫根紫,可以染紫,故名。《尔雅》作茈草,瑶、侗人呼为鸦衔草。禀天地阴寒清和之气,故味苦气寒而无毒。可升可降,阴也。入足少阴、厥阴,乃凉血之圣药。凉血和血,清解疮疡。宣发痘疹,通大小肠。治五疳以称善,利九窍而允藏。凉而不凝,为痘家血热之要药。与大力子同用,善快痘疮未发。与淫羊藿同用,能起痘疮已快。攻血泡,佐以红花。消水泡,并以茯苓。同川芎赤芍入青葙子,能医眼目之赤障。用翘连荆防兼皂荚刺,善消痈疽之红肿。大都血家药也,无问麻痘症,无论痈疽病,无问男女杂症,但见血紫血热,及热毒深者,俱宜用之。苦寒而能通利九窍,痘疮家气虚脾胃弱,泄泻不思食,小便清利者,俱禁用。(李绍林)



中药诗赏析

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

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

注:本诗选自《常用古诗》一书。作者为唐朝诗人崔护。

按:桃花乃一味中药,有利水、活血、通便之功,主治水肿、脚气、痰饮、积滑、二便不利等。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《本草纲目》中载:“范纯佑之女亦惊怒伤肝,痰夹败血,逐致发狂,偶得姚花利痰饮,散滞血之功。”说的也是桃花治病的故事。据说唐明皇的御苑中,有千叶桃花。每当桃花盛开时,他与杨贵妃相伴于树下饮晏取乐,他说:“不独萱草忘忧,此花亦能消恨。”他还亲自折了桃花,插在贵妃的鬓上,端详着笑道:“此花尤能助娇态也!”历代文人墨客咏桃花的诗章枚不胜数。宋代秦观有《虞美人》一阕云:“碧桃天上栽和露,不是凡花数,乱山深处水萦回,可惜一枝如画向谁开?轻寒细雨情何恨,不道春难管,为君沉醉一何妨,只怕醒时候断人肠。”吟来如泣如诉,感人肺腑。(田家声)




春池深且广,会待轻舟迴。

靡靡绿萍合,垂扬扫复开。

注:本诗选自《广群芳谱》卷九十一卉谱四,诗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。

按:浮萍,又名水花、水白、水簾、藻。处处池沼中有之。季春始生,杨花入水所化。一叶经宿即生数叶,叶下有微须,即为其根。常浮于止水之中。

浮萍性味辛寒,入肺经,具有祛风利水之功效。治水病当汗而又小便不利者,又可治疗皮肤风痒等。另外,浮萍晒干为末,可驱蚊虫。

不知何故,古人对萍吟咏者多多。诸如《明·杨基赋得萍赠陈久中》:“浮踪散寒星,一夕生无数。鱼跳翠乍开,沤过青还聚。微风和影去,急雨连根露。惆怅别君时,杨花满衣絮。”《唐·李峤萍》:“二月虹初见,三春蚁正浮。青萍含风转,紫叶带波流。屡逐明神焉,恒随旅客游,既能甜似蜜,还绕楚王舟。”《唐刘商醉后》:“青月秋风老此身,一瓢长醉任家贫。醒来还爱浮萍草,飘寄官河不属人。”《皮日休木兰后池浮萍》:“嫩似金脂飏似烟,多情浑欲拥红莲。明朝拟附南风信,寄与湘妃作翠钿。”等等。(田家声)




中药诗赏析

天上玉衡散, 结根泉石间。

要须生九根, 长为驻红颜。

注:诗出《广群芳谱》卷八十八卉谱。作者宋·王十朋。

按:菖蒲,又名昌阳、昌蜀、尧韭、水剑草等。有石菖蒲和水菖蒲之分,均属天南星科,九节菖蒲尾毛莨科。《罗浮山记》言山中菖蒲一寸二十节。本草载石菖蒲一寸九节者良。味辛温,无毒,开心补五脏,明耳目,久服可以乌发须,轻身延年。常与远志、郁金、龙骨等同用。菖蒲又可和中辟秽,治湿滞气阻,胸腹闷胀,胃呆不欲食,以及湿温、痧胀、噤口痢、带下、疮癣(外用)诸症。另外,菖蒲含挥发油等。据试验,菖蒲对部分皮肤真菌有抑菌作用,石菖蒲有抗癌作用。(田家声)


     

    叶如榆树认还非,布地出生土欲肥。

    疗却恶疮脓可散,除将风痹步如飞。

    烹茶酿酒功非小,烂石烧灰力岂微。

    尚得一斤医血痢,宝珠明月不为希。

    注:本诗出自清·赵瑾叔《本草诗》。

    按:地榆味苦寒无毒,入肝经。叶似榆而狭长,作锯齿状。初生布地,独茎直上,高三、四尺,对分出叶。花、子紫黑色如豉,故名玉豉。根可入酿酒,叶亦可采之作饮,以解山人乏茗之需。道方烧作灰,能烂石,故煮石方用之。苦寒,为凉血之专剂;性沉,专主下焦之血热。凉血止血,解毒敛疮。除恶肉,疗金疮,止脓血,诸瘘恶疮热疮并治。止冷热痢疳痢,疗吐血鼻衄肠风。《齐民要术》载:地榆汁酿酒,治风痹,补脑。得犀角,治热痢;配黄芩,治疮痒。配苍术,治肠风痛痒不止;佐砂仁、甘草,治下血腹痛。得金银花等分,佐以芍药、甘草、枳壳、黄连、乌梅,治血痢:如热在心经,下利纯鲜血,则加生犀角汁十五匙,神验。古词云:宁得一把地榆,安用明月宝珠?(李绍林)

   

    

    中药诗赏析

    命名泽泻不须疑,利水通淋效可知。

    六味去邪乃有路,五苓通寒已无堤。

    湿疮岂虑能留肾,泄痢何愁更在脾。

    若是目昏虚太甚,莫教一泻更无遗。

    注:本诗出自清·赵瑾叔《本草诗》。

    按:泽泻味甘咸,微寒无毒,入肾膀胱二经。命名泽泻,功长利水通淋。入五苓散、四苓散,治一切湿热。入六味地黄丸,除阴虚并有湿热。同人参、白术、半夏、茯苓、橘皮、紫苏、猪苓,为治饮之要药,一切停饮停水无不效。湿疮、泄痢因湿停体内,故泽泻能利之。暴服能明目,多服则目昏。泻伏水,去留垢,故明目。小便利,肾气虚,故昏目。久服轻身延年,然若肾虚精滑、无湿者,切勿轻与。(李绍林)

   

    

    中药诗赏析

    黄连鸡爪重川西,作颂江淹有品题。

    脏毒疮疡除痛楚,心疼蛔厥止悲啼。

    木香共用肠无痢,人乳同蒸眼不迷。

    试问苦寒谁可制,盐汤姜汁酒和醯。

    注:本诗出自清·赵瑾叔《本草诗》。

    按:黄连味苦寒无毒,入心经。如鹰、鸡爪形而坚实,色深黄者佳。治诸火邪,依各制炒。火在上炒以醇酒,火在下炒以童便。实火朴硝,虚火酽醋。痰火姜汁,伏火(火伏下焦者)盐汤。《象》云:泻心火,除脾胃中湿热,治烦躁恶心,郁热在中焦,兀兀欲吐,心下痞满必用药也。仲景治九种心下痞、五等泻心汤皆用之。梁·江淹作《黄连颂》称“黄连上草,丹砂之次”,为病酒之仙药,滞下之神草也。香连丸广木香和搀,为腹痛下痢要药;茱连丸吴茱萸佐助,乃吞吐酸水神方。蛔得甘则动,得苦则安,黄连、黄柏之苦,以安蛔也。又治赤眼,人乳浸蒸,或点或吞,立能劫痛。(李绍林)

   

    川芎

    中药诗赏析

    体及穹窿可上交,真芎须向蜀中捎。

    血同归芍堪滋补,风配羌防莫混淆。

    却喜引经偏有用,只愁耗气欲相抛。

    头疼单把头来救,谁为庸工一鲜嘲。

    注:本诗出自清·赵瑾叔《本草诗》。

    按:川芎味辛温无毒,入肝经。《图经》曰:关陕、川蜀、江东山中多有之,而以蜀川者为胜。或云:人头穹窿穷高,天之象也。此药上行,专治头脑诸疾,故有芎䓖之名。上行头目,中开郁结,下调经水。上行头角,引清阳之气而止痛;下行血海,养新生之血以调经。助清阳而开诸郁,润肝燥而补肝虚。为血中之气药,治少阳厥阴头痛及血虚头痛之圣药。东垣云:头痛必用川芎,如不愈,加各引经药:太阳羌活,阳明白芷,少阳柴胡,太阴苍术,厥阴吴茱萸,少阴细辛。同地黄、当归、芍药为四物汤,通主入血分补益。同当归芍药补血行瘀,同羌活防风祛风止痛,配香附苍术疏肝解郁。然其性善散,多服、久服令人走散真气,能致暴亡,用者须识之。凡病人上盛下虚、虚火炎上、呕吐、咳嗽、自汗、易汗、盗汗、咽干口燥、发热作渴烦躁,法并忌之。(李绍林)

 



牡丹富贵占春多,

入药根皮去积疴。

理却劳伤经自利,

除将吐衄血俱和。

骨皮退热功同等,

黄柏滋阴效更过。

贵重浑如金百两,

排脓还好痔疮科。

注:本诗出自清·赵瑾叔《本草诗》。

按:牡丹皮味苦性寒。牡丹乃天地之精,为群花之首。冬月含苞紫色,春初放叶,三月开花,五月结子。雷公云:凡采得根晒干,以铜刀劈破去骨,锉如大豆许,用清酒拌蒸,从巳至未,晒干用。其色赤而其性寒,故能去血中之伏火。因入手厥阴与足少阴,故能退无汗之骨蒸。消瘀通经,乃其辛散之用,排脓生血,皆其去热之功。且能入厥阴风木,而善消瘀滞,又何诸风诸痛之患哉。痈疮者,热壅血瘀而成也。凉血行血,故疗痈疮。同骨皮能退热除蒸,同黄柏善滋阴降火。和血凉血而生血去瘀,滋阴降火而退热除蒸。为心主血脉要药,滋阴养血必用之药,世人又谓之百两金。(李绍林)

    相关评论

    阅读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? 已有人给出评价!

    • 8 喜欢喜欢
    • 3 顶
    • 1 难过难过
    • 5 囧
    • 3 围观围观
    • 2 无聊无聊

    热门评论

    最新评论

   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(0)

    昵称:
    表情: 高兴 可 汗 我不要 害羞 好 下下下 送花 屎 亲亲
    字数: 0/500 (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)